黄包车重出江湖,昨日,广州久违的黄包车现身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和旧式黄包车不同的是,新推出的黄包车身鲜红、雨棚鲜绿,色彩对比十分强烈,而车夫穿中式布褂会说基本英语,成为上下九商业步行街一道亮丽的风景。 黄包车重现源自一段故事 昨日下午,广州市商业步行街管委办与南海合兴袜业公司在下九路联合举行了黄包车首发仪式,首批投入营运的黄包车共3辆。 据了解,黄包车由东洋传入,故叫东洋车,手拉车。19世纪初,黄包车开始传入广州,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黄包车一度成为广州市区最常见的客运交通工具。到1956年3月,广州最后4辆黄包车停止营运,黄包车由此退出历史舞台。 黄包车为何选择在上下九“重出江湖”? 据南海合兴袜业公司总经理助理蒲剑流介绍,原来合兴袜业公司的注册商标就叫“黄包车”,上个世纪30年代,其品牌创始人易启彬先生的祖父易炳朋在广州西关经营袜子等针织品的买卖,店铺名为“合兴行”。在一个冬天的傍晚,寒风刺骨,易老准备提早打烊,发现有个黄包车夫蜷着身子在门口候客,双脚冻得发紫,易老拿了一双棉袜送给车夫。由于袜子质量好,车夫逢人就说,很多车夫都跑到“合兴行”去买袜子。就这样,易老和黄包车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易老结束袜子生意举家去了香港。1983年,易老的孙子易启彬在荔湾区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外资袜子厂,品牌即“黄包车”,实现了易老的心愿。 为了在上下九重现二十世纪30年代西关风情,经荔湾区旅游局同意,黄包车客运队正式成立,并作为上下九的一个新的旅游服务项目推出。 车队制定专门“交通规则” 据蒲剑流介绍,该批黄包车由南海合兴袜业公司自行设计制作,为了有更鲜明的视觉效果,新推出的黄包车车身为鲜红色、雨棚为鲜绿色,色彩对比十分强烈。为减轻拉动的重量,除车轮是铁的外,车身为木板、竹片,总重量大约75公斤。此外,车身后面挂了一个大铃铛,车子一拉动就发出悦耳的叮当声,起到了车铃的作用。 黄包车实行有规律的运作:周一至周日每天早上10时到晚上10时提供服务,游历路线为上下九步行街德星路与文德路之间的全封闭步行街内,单程400米左右。“黄包车”需购票乘坐,10元/人,乘客可绕步行街一圈、拍照留念,并可获赠黄包车袜子一双。 由于是在步行街上使用,车队制定了专门的交通规则:行走路线为左上、右落;行走期间礼让行人;每小时6公里,限速行驶;下雨或风速达到4级以上就停驶。 车夫统一服装会基本英语 来自四川的黄包车夫杨先生告诉记者,目前车队有6个车夫,都是农民工,平均年龄30岁,初中文化。车夫们有统一的服装、工作证,统一穿着30年代的车夫服,即中式布褂、黑色布鞋。上岗前,车夫还接受了形体、语言、礼仪、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如必须为乘客提供卓越的服务,要礼貌待人等。另外还进行了历史知识培训、基本英语用语教育。 考虑到上下九步行街人流量很大,今后还将增至约20辆车,以满足市民和游客的需要。计划分三批投入,首批3台,第二批7台,第三批10台。 外籍游客做了一回人力车夫 记者在现场看到,黄包车甫一出街,便受到了市民的热烈追捧,不少市民跃跃欲试,头68名乘客还获得了享受免费载一程的优惠。 3名意大利游客成为乘坐黄包车的首批外国人,西波道(音译)说,第一次坐这样的交通工具,感觉“非常特别、有趣|,是一个从未有过的美好经历。”亚非道(音译)则兴致勃勃地做了一回车夫,他甚至借用了车夫外套,拉着车在上下九广场一口气兜了三四圈。亚非道称,拉起来很轻松,一点都不觉得累。 一些市民则认为,黄包车的出现,给上下九增添了新的旅游项目,价格比较适中,可以接受。 |
|手机APP|手机客户端|留下鞋印|站点帮助|Archiver|小黑屋|中国鞋文化网 ( 京ICP备05011923号 友情链接QQ:44866083 )
GMT+8, 2024-11-24 03:22 , Processed in 0.1924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