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江南水乡一位远房亲戚家孩子的婚礼。这地方虽在上海和苏州的中间,却藏得很深,在一个湖泊的半岛,那时竟然还不通公路。 婚礼开端于彩船迎亲。我作为男方的亲戚、城里来的体面喜客应邀跟船前往。彩船在清粼粼的水中行着,吹鼓手“咪哩嘛喇”吹奏着喜乐,摇船佬把船摇得“姨娘、姨娘”的欢叫,沿途的岸边桥头便有了些看热闹的人。亲戚告诉我说,等接了新娘回来,看热闹的人将更多。 不多时便到了新娘的家。在一阵阵鞭炮声中我留意到新娘家门前的河埠上新簇簇地罗列着嫁妆,皆披金挂红的,多为箱笼细软和家用电器,其显目者,竟是一大摞的布鞋,估计有四五十双呢,都是老式的圆口布鞋,黑帮白底。摸一摸,鞋底细针密线的、颇结实,想来是新娘的杰作。新娘要扎这么多的鞋底,一针一针的够难为她的。可以揣想,多少个薄暮黄昏,当别的女孩在叽叽喳喳玩耍的时候,行将做新娘的女孩只能静静地坐在灯下扎着鞋底,为自己操办这特殊的嫁妆。注意,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画面,江南水乡依然保留着这样的婚俗,委实不易,尽管这款婚俗已大大不合时宜。试问,如今的男人还有谁会穿这种形同僧鞋的圆口布鞋? 接亲的喜客们在新娘家的客堂里吃着红糖桂圆鸡蛋羹、吃着各种各样的零食、抽着喜烟,内屋则上演了“哭浴”的一幕。这也是传统婚俗之顽固者,新娘在临出门上轿(上船)之际必须得沐个浴,边沐浴边哭,以示舍不下父母双亲,哭得越伤心越显示其孝顺。这时新郎必须在门外来个“劝浴”,许下各种各样的愿,直至新娘止哭。就在众人都关注“哭浴”的时候,我依然关注着那一大摞的布鞋,问老一辈的乡亲,何以嫁妆中要备那么多的布鞋,老一辈的乡亲告诉我说: “这么多的布鞋一可以表明新娘针线活拿得上手,并且有耐心,表明她过门后愿意为夫家操劳;二就是象征着今后夫妻志同道合,在人生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原来如此!有了这样的解释,我不由为之击节叫好,———这一大摞布鞋真是不同寻常啊,怪不得这款婚俗延绵不绝,可见能流传的物事总有一定的道理。 “哭浴”的一幕结束了,新娘全身一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两眼红红的水水的,反显得更加楚楚动人。而后就上彩船,新娘在上船的瞬间,把自己脚上的鞋脱了下来,换上了新郎备下的皮鞋,据说这样做是为了不带走娘家的财气。这款婚俗太“小农经济”,何以也保留至今?我无法解释,我只注意到那一大摞的布鞋就搁在船头的显眼处,与电视机和冰箱等一样显眼。 三声炮仗送彩船,彩船便离开新娘家往回赶。这时,乐队卖力地吹奏了起来,摇船佬也拿出了真功夫,沿途的两岸和桥上看热闹的人果然较先前多了许多,人们鼓掌叫好,摇船佬和吹奏佬越发精神抖擞,间或新郎和新娘还把头探出船舱向人们招手呢。然而我的注意力还在布鞋上,我凝想着这布鞋的寓意、凝想着新娘在灯下一针一针扎着鞋底…… 船到了新郎家了,我自告奋勇把那一大摞布鞋抬上了岸,紧随着竹竿(寓意节节高)抬进了新房。按规矩,那一大摞布鞋被堆到了大柜的顶上。 结婚仪式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我也该回去了。也许亲戚看出我对布鞋情有独钟吧,临别时送了我一双,说是穿了这鞋会交好运的。我不期望交什么好运,只留个纪念而已,或者希冀着今后的路走得更顺畅些吧。 几年过去了,从乡下传来信息,当初的那对小夫妻竟然离了婚,原因不外乎是丈夫进城找到了工作,比乡下种田活络多了,日子好过了,就起了二心、有了外遇,于是就摊了牌、离了婚。然而乡下的舆论是这样的:小夫妻结婚那会儿,新娘备的布鞋不是她一针一线自己做的,而是从店里买的,所以路就走不长…… |
|手机APP|手机客户端|留下鞋印|站点帮助|Archiver|小黑屋|中国鞋文化网 ( 京ICP备05011923号 友情链接QQ:44866083 )
GMT+8, 2024-11-24 02:47 , Processed in 0.0565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