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四、先秦时期的鞋履

2008-9-6 01:07| 发布者: MacDino| 查看: 969| 评论: 0|原作者: admin|来自: :鞋子图话 作者:李婕 中国鞋网 2005年07月03日

我国在什么年代产生了鞋,历史上没有具体记载。但从安阳殷墟
出土的商代玉入服饰看,衣作交领,腰有束带,足有鞋样。应该说早在仰
韶文化时期,我国人民已穿着屦、履了.不过当时男女鞋饰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到殷商时,初步建立了礼制,各种鞋履,皮,棉、布、草俱全。《世本》载:“……草曰屦,麻曰履。”在我国古代已出现皮制、草编和编织物制的鞋子。
    我国古代男女的鞋大多是同样的,有舄、履、屦。舄分多种颜色,赤舄是诸侯穿的。另外有素屦,是没有装饰的鞋。在夏季有用葛制的屦,冬季则用皮毛制作。
    据《实录》中说:“夏商舄履皆以皮为之。”从哈密市五堡墓地出上的3000年前的长筒皮靴,就是很好的证明。其靴长12.7匣米,宽9.4厘米-由靴面、靴底、靴劝三部分组成,以细皮缝制而成、自靴底至靴劝最上部约19.5厘米,靴尖上翘,并在其上及跟、靴内外两侧各附一铜扣饰。商代贵族,脚穿翘头船式样的翘尖鞋,而商代武士穿的则是薄底翘头皮履。从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玉人,也见已着履,并有鞋翘。其实,在殷商时,人们已熟练地掌握厂丝织技术,丝织物和纺织物已普遍流行。当时在贵族阶层中,除穿皮履外,还普遍地穿着各种麻鞋和丝鞋。
    周代,在夏商礼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完善了礼制,在服饰制度上更加完备。当时从天子以至卿土,服饰各有等差,并且还专门设“司服”一职,掌管服饰的实施。鞋饰是服饰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被纳入“礼冶”的范围,成了礼仪中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
    在周代,皮制鞋履已经流行。建国后湖南长沙楚墓出土了一权闲皮缝制的鞋,距今两干多年,这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皮鞋。它采用经过简单鞣制的皮革作帮底,并以皮线手工缝制而成。鞋面由前盖、前尖,后尾三块皮革部件组成。鞋头呈方形。款式为无带的套式。另外一双由塔里木盆地扎洪鲁克古墓出土的西周革靴,全系革制成,鞋形清晰美观,鞋头有皱纹,全鞋经过仔细搭配缝制而成。这说明当时制鞋设计工艺已具较高水中。
    在周代,已有“毡靴”之称。《周礼·天宫·掌皮》载:“共其毛为
粘,以侍邦事。”毡靴,一般是指北方寒冷地区一种用羊毛毡制成的长筒靴子,保温性强,踏在地上既轻便又暖和。为了防寒,当时还有一种靴式独特的连腿皮靴。此靴出土于吐鲁番腹地苏贝希战国古墓。全靴为皮质,呈高筒形。它紧紧套在毛织布裤上,与膝裤、裤装、鞋履连成一体的形式,既利保暖,又结实耐用,还可涉水。
    我国汉代纺织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制鞋的技术和鞋的样式有了长足的发展。有麻鞋、牛皮鞋、丝鞋、丝织靴。其中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代丝鞋造型独特,鞋前部微微翘起,有两片向前翘的饰物,并有带系脚,平底。汉履和丝线鞋,在做工上考究精细。利用丝织物材料加工制鞋,是汉代制鞋的一大特点。汉代有皮制的鞋,但以丝、锦,麻为主要制鞋材料,鞋底平薄、轻便。
    舄,始于商周。是一种复底的鞋子。鞋底通用双层,上层用皮、葛为面,下层用木。通常用于祭祀、朝会。男女均可穿着,所用颜色略有差别,大抵与冠服相配,为王(后)及诸侯所穿。南北朝曾改用双层皮底,至隋恢复其旧。唐宋元明历代因袭。至清,祭祀用靴,其制遂废。
    我国鞋履的第一次改革——靴的出现,是我国鞋史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它变舄履为靴,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军事生活、政治生活乃至社会生活。战国时,赵武灵王首先引进北族和西域少数民族所着的胡服,用以装备军队。由于采用了胡人短衣、着裤、马靴的服制,逐渐放弃车战,改用骑兵战术,终于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从此,皮靴便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鞋饰的一部分,并一直沿用至今。

QQ|手机APP|手机客户端|留下鞋印|站点帮助|Archiver|小黑屋|中国鞋文化网 ( 京ICP备05011923号 友情链接QQ:44866083 )

GMT+8, 2024-11-24 03:42 , Processed in 0.08265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