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鞋文化网 门户 文化资讯 查看内容

传统鞋业与农业经济

2008-10-24 23:45| 发布者: 圆口布鞋哥哥| 查看: 642| 评论: 0|原作者: chishoes|来自: 网络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体制中,制鞋业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官营,专门服务于王室皇戚。另一系统便是分散于农村家庭的男、女手工者们。广大农户“农业一手工业”一肩挑的小农经济和农业劳动妇女“农忙於田,农闲於鞋”的生产方式构成我国古代制鞋业的基本形态。农村劳动者数千年延续不断,继承、创造、发展着中华鞋履的传统文化,至今在农村尚存的鞋履艺术形态与民间鞋履风俗中仍然保存着原生形态的极其丰富的中国本原文化传统。

    鞋履是我国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中最典型的手工业制品,原因有二:一是鞋材选择的普遍性与广泛性,特别是以农作物为主材的鞋履凸现了中国农业社会的本原特征。二是“取之於农,用之於农”的农用鞋履,适应农田劳作的功能鞋的制作工艺也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地选材制鞋农村广阔天地的植被资源,和农户饲养的家畜,都是鞋材的来源,农民常常直接利用这些天然形态去制作不同质地的鞋履。在中国两干多年的小农经济社会结构中,就地取材的民间鞋履起到了古代农业社会“存档”作用,成为服饰民俗的“活化石”。

    稻草鞋:这是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稻草秆制作的鞋。先用木锤把草结打熟,制做草鞋时骑坐在长条木凳上,木凳前头有齿牙子,上系有数根麻绳。麻绳是草鞋的经,以稻草为纬,交织制成瓷实厚密的鞋底,再用麻绳结股成束以代帮儿结实暖和。

    草翁鞋:其鞋面用蒲草、麦秸、稻秆交织,缠进细麻绳或碎布条加强鞋头耐磨性,底由稻草编织成,草翁鞋是一种套鞋,穿用时连脚带鞋一块穿进去。所以,草翁鞋一般都很大,民间俗语称“脚踩两只草船,在河北也在河南”。尤在雨雪天气,大人、孩子都以此作鞋具。

    竹筒鞋:运用毛竹头的横截面,上钻四孔,系两根绳,可系脚上,下雨下雪天,山农多以此作雨鞋,名日“竹带头”。但大多是将毛竹头直劈成两半,把竹青面削得稍平,钻孔系绳,雨雪天系在脚上作雨鞋,名日“竹的笃”。

    苇窝鞋:在中原一带,有一种农村劳力穿的木底靴,其靴头用芦苇穗、玉米穗皮打制,靴底用桐木板制作,靴内垫以碎草或棉絮,冬日也可以保暖穿用。苇窝鞋都是自家就地取材做成,经济实惠。

    木拖鞋: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自古爱穿木拖鞋,在一块脚形木板上横钉一条宽带既可拖行,亦称木屐。特别是生活在水乡,稻乡的人家,劳作归来后,洗净双足,直接穿上木屐,十分轻便休闲。唐朝李白在《越女词》中描述了这种风俗:“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

    毛毡鞋;这是北方农家牧民冬季必的御寒鞋具。先是按尺寸把羊毛或牛毛铺匀,照擀毡之法,擀成毛毡,按脚的形状折拢好毡片,接着用鞋楦子填紧。闷一段时间后,再剪边即成。有时为防潮防水防滑,还以革皮加厚鞋后跟。这种既软暖轻便的毛毡鞋又称为“毡窝儿”。由毛毡碾成的高腰鞋,称“毛嘎蹬”。

    农田劳作用鞋在农耕活动中,双足经常处于“下有砾岩尖茬,上有蒺藜虫蛇”的恶劣环境。全国各地农家自创自制的农田功能鞋,保护了开荒耕地的双足,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同时创造、发展了中华鞋履文化。

    江苏吴县等地的“耕田鞋”是用厚实的粗布制成,鞋帮不但高而且还用细密的针脚缝过,上面连着袜子,直护到膝盖。在耕田或种植水稻时它既能防护蚂蟥、水钻子、水蛇等蛇虫的叮咬,也可以防脚底被锐物划破。

    山西阳泉地区,农夫下地时常穿一种叫“一道脸”的鞋,鞋前脸有一梁状凸起。尤其适宜在野地里开荒时穿用。荆棘和芒刺遇到凸梁的鞋头和硬挺的鞋底就会顺倒下去。当地妇女为把鞋做得结实耐穿,累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她们一年中只在暑伏天搓麻绳纳鞋底子,因其时气温湿润,为的是潮湿环境中纳的底子“壮”实耐穿。

    山东齐鲁山农的“牛鼻子”鞋,鞋底与鞋帮都用粗线密密麻麻缝纳,以增强硬度。厚实的鞋底比鞋帮长大约6cm,长出部分呈三角形,用蒸筒闷软后向上扳弯与鞋帮纳接,使鞋头形成“牛鼻子”状。鞋头牛鼻结构增强了整双鞋的牢度和耐磨性,极适宜麦茬地劳作和爬山砍柴时穿用。

    江南水乡用一种本地韧性较大的糯米稻草来编织水田草鞋,其特点是可以迷惑攻击性较强的蛇虫之类。该草鞋在水稻田里劳动时不仅可以防滑,若无意中踩上蛇虫,草鞋的质地与气味也不易引起蛇虫的攻击反应而被咬伤。

    广西罗城的仫佬族先人在不断地改进着适宜下地干活的草鞋。早先穿用竹壳打制的草鞋下地感觉松垮易滑,后改用禾心制作草鞋又嫌松散发脆,最后创制出既简便易制,又便宜耐用的竹麻草鞋,传承至今仍在使用。竹麻草鞋是用四根麻绳做经,以嫩竹竹丝编织、先织鞋头,再织鞋身,用相连鞋身的两根鞋梁分别穿过五个鞋手,就可以穿着放心下地干活了。

    云南农村的凸边鞋,其特点是干层底的外周边不纳缝,留出宽约1公分的凸边,且高出中间纳衍部分约半公分。着地时中间低洼形成一个空间,在田间劳作时,泥土便逐渐填满鞋底低洼部分,好似在干层底下又敷贴一层泥底。穿此种鞋下地干活不易打滑且口磨耐用。

QQ|手机APP|手机客户端|留下鞋印|站点帮助|Archiver|小黑屋|中国鞋文化网 ( 京ICP备05011923号 友情链接QQ:44866083 )

GMT+8, 2024-11-24 01:15 , Processed in 0.06260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